近日,“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才算健康”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网友因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而陷入焦虑。对此,医生提醒大家,要科学认识“睡够八小时”,因为这一说法并不科学,睡眠质量远比时长重要,盲目追求“8小时”可能适得其反。
“8小时睡眠论”并非源自科学,而是工业革命时期为规范工人作息制定的管理标准。现代研究显示,成年人理想睡眠时间在7 – 9小时之间,但个体差异极大。比如,约5%的“短睡眠者”可能仅需4 – 6小时即可精力充沛,而部分人则需9小时以上。像携带DEC2基因突变的人群,全球约1%,每天睡6小时就足够了。
睡眠质量取决于睡眠周期完整性和深度睡眠时长。睡眠周期约90分钟循环一次,成年人通常需要4 – 6个完整周期,即6 – 9小时。深度睡眠应占总睡眠的15% – 25%,REM睡眠占比20% – 25%。若频繁夜醒或生物钟紊乱,即使躺够8小时,也可能因深睡眠不足导致“虚电状态”。判断睡眠是否达标的核心标准是“次日是否精力充沛、无疲劳感”。
医生还指出了一些常见的睡眠误区。比如喝酒助眠,酒精虽能促进入睡,但会抑制深度睡眠,长期可能引发依赖;周末狂补觉会打乱生物钟,反而加重疲劳感;过度依赖褪黑素,仅建议短期调节时差使用,长期效果有限且可能干扰自身分泌。
为了改善睡眠,医生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一是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周末补觉不超过1小时;二是优化环境,卧室保持黑暗、凉爽(20 – 23℃)和安静,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蓝光;三是调整习惯,避免睡前饮酒、摄入咖啡因,晚餐清淡且不过饱;四是释放压力,通过冥想、写烦恼清单或轻度阅读缓解焦虑,避免“报复性熬夜”。
医生强调,若长期存在入睡困难、早醒或白天精力严重不足等问题,需及时就医评估。健康睡眠无需被数字绑架,适合自己、规律且高质量的休息,才是真正的“科学充电”。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shet.com/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