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3月中旬开始,上海市在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重点推进“游烟”治理。“游烟”指的是吸烟者一边走路一边吸烟产生的二手烟雾,其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
2024年,上海市爱卫办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万人调查显示,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多次呼吁加强室外控烟管理,境外游客也反映“游烟”影响城市体验。
此次治理行动由属地街道、卫健等多部门联合开展,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治理方式。一方面,在重点区域设置禁烟标识,商户室内摆放“禁止吸烟”提示牌,街边志愿者会对吸烟行为进行劝阻;另一方面,绘制吸烟地图,方便吸烟者寻找吸烟点。按照全国首个《室外吸烟点设置标准》,吸烟点避开人行通道,离建筑出入口6米以上,且不设座椅、自动售好机,防止“扎堆吸烟”。
徐汇区将控烟标语融进武康路的文创艺术里,定制健康主题的印章、杯垫吸引年轻人打卡;虹口区则用“海派文化加上科技监控”,打造出立体化的控烟模式。
不过,治理“游烟”也面临一些争议。有市民质疑抽烟的人流动性强,仅靠罚款难以完全治理,目前上海仅对学校、医院等特定场所的“游烟”开放举报,其他区域仍以劝导为主。而相比之下,香港对公交站吸烟罚款1500港币,澳门罚丢烟头600澳门元,重罚之下成效显著。更多市民呼吁“双管齐下”,既要用法律威慑,也要提升烟民自觉。
上海这场“游烟”整治,不仅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尝试,更是一场文明健康观念的普及运动。室外二手烟管控是全球难题,需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力。此次上海的治理行动能否成为全国样板,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shet.com/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