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傍晚,云南省多地居民见证了一幕奇异景象:一轮“血红太阳”高悬天际,体积比平日明显增大,颜色如血染般红艳。此景象在日落时分尤为显著,太阳周围还伴有暗红色光晕,十分罕见且震撼。部分市民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壮观场景,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于这一现象的成因,云南省气象局初步分析认为,可能与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有关。近期受东南亚地区山火、烟尘扩散及局部沙尘天气影响,大量微米级颗粒物悬浮于高空。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形成了类似日出日落的红色视觉效果。此外,若高层云中存在冰晶或气溶胶,也可能通过折射和散射作用增强这一现象。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专家也指出,当日大气中或许存在较多尘埃、水汽等颗粒物,对太阳光进行散射和折射,使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大量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更多到达地面,从而让太阳呈现血红色,就如同常见的晚霞原理。
还有专家提到,瑞利散射、气溶胶与特殊天气条件以及地表环境叠加效应也可能是此次现象的成因。当日云南多地空气湿度达80%以上,大气中悬浮大量直径约0.7微米的液态微滴(气溶胶),放大了瑞利散射效应;弱冷空气带来的薄雾形成天然“滤镜”,使红光更均匀分布;云南近期好于旱季向雨季过渡阶段,地表植被干燥释放的有机挥发物与城市污染物混合,形成含碳颗粒物,对红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 反射作用,加剧了天空的红色调。
历史上,云南因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次出现特殊天象。例如2024年12月昭通曾现“七彩太阳”与“七彩祥云”。此次“血红太阳”虽成因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大气物理的复杂性。
针对网络流传的“地震前兆论”,云南省地震局迅速辟谣,称近期未监测到地磁异常活动,且地震光通常表现为瞬态青白色闪光,与持续红光无关联。气象专家强调,此类现象本质是大气物理过程,与地质灾害无直接因果关系。
专家提醒,此类大气光学现象虽无直接危害,但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升高,可能对呼吸道敏感人群造成影响。建议市民在观赏时避免长时间好眼直视太阳,并关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护。同时,气象部门已启动大气成分监测,进一步分析具体成因,云南省气象台也将持续跟踪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导出文章图片原创文章,作者:suxiaos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shet.com/1880.html